銀行理財產品怎么買最合適?

【1】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:
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,要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,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多少是可以用的,然后設定理財的小目標,比如說:希望有多少的收益,以及能承受多大的風險等等。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判斷自己的一個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。
【2】了解產品詳情:
①產品發行方:首先我們要知道銀行理財產品并不都是銀行發行的,比如代銷的基金或是年金險,只是銀行為其他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提供了一個平臺。我們要想區分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還是代銷的,可以從產品名稱、產品管理人或發行人上區分,還可以看產品合同書上蓋的公章。
銀行自銷的理財產品,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“C”開頭的14位數產品登記編碼,把編碼輸入中國理財網就可以查到,若查不到則意味著不是銀行自產自銷的產品。而且我們從手機銀行等平臺購買,它一般情況下還會直接給我們標注出來。
②產品的靈活性:
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,一定要考慮到我們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,這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問題,往往看到哪個收益高就買哪個,最后中途急需用錢,只能不到期就取出,浪費了大量時間不說,還只能呢過賺個活期利息,失去了理財的初衷。所以說對流動性要求較高的人,可購買隨時申贖或是短期的理財產品。只有長期閑置的不會動用的資金,才考慮購買長期限產品。并且要多對比收益情況。
此外我們還要仔細觀察理財產品提供的收益回報率。很多“飛單”的特點就在于收益率特別高,是正常銀行理財產品回報率的數倍。
③產品的風險性:
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,最好先了解下什么是飛單,然后還要知道一些常見的“坑”,比如,常常容易被忽悠著買保險產品,有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資金募集期,這段時間內是沒有收益的,或是按照活期來計算,所以募集期越長,實際收益率也就越低。
而且,市場規律表明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一般與風險、期限成正比,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低風險產品提供的預期收益往往較低,但這里需要注意,不是所有高風險產品的收益預期都會比較高。至于產品的風險等級,我們可以看它標注的是多少。
R1和R2級:屬于“保本保收益類”或“保本浮動收益類”產品,投資范圍多為銀行間市場、交易所市場債券,資金拆借、信托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。
R3級:多投資于債券、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,還有小部分可投資于股票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。
R4級:掛鉤股票、黃金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,不保證本金償付,本金風險較大。
R5級:可完全投資于股票、外匯、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,甚至可以采用衍生交易、分層等杠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。本金風險極大,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,當然,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。
④產品的收益率: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。很多理財產品標注了預期收益多少多少來吸引投資者,但這并不是我們最后的真實收益,投資有風險有波動,最后收益還要看投資期間的波動變化。
總之,在最后給大家幾點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建議。最好不要盲目相信別人的推薦和介紹,自己做功課了解產品比什么都重要。選擇一些非保證收益類產品,不要被它的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等所迷惑,這并不是最終的實際收益,而且在2018年的資管新規后,保本保收益產品已經不存在了。此外,產品的認購費、管理費、托管費、贖回費的計算方法,實際計算收益的時間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。
銀行哪種理財風險小一點?
銀行理財謹慎型產品(R1)的風險是最小的,很少會有虧損的情況,只是收益也不會太高,要注意的是有的銀行R1風險是屬于結構性存款,是屬于保本收益的,其收益是浮動的,是不會虧損到本金的。
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者,不能承受任何的風險,那么是可以考慮銀行R1風險的結構性存款,其次要注意的是有的銀行理財謹慎型產品(R1)并不是屬于結構性存款,那么就會存在風險性,也就是說不是保本的。
營業執照公示信息